42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42看书网 > 为阻五胡乱华,汉武帝北伐砍祖宗 > 第172章 你这狗东西,竟也学会窥伺帝王心思了?

第172章 你这狗东西,竟也学会窥伺帝王心思了?

名?天理何在?公道何存?

刘旦绝不允许任何人质疑或诋毁父皇的功绩,转头对身后的中常侍张让吩咐道:"速令皇家日报紧急刊载此事,务必让大汉的每一个百姓都知晓,他们的皇帝在北疆取得了何等辉煌的胜利!"

"将匈奴人的凶残与祸害详尽记述,免得一些不明事理的人在背后妄加评论!此事交由萧掌仪亲自负责,务必办得妥当!"

张让连忙躬身应命:"是,主子!老奴定当速办!"随即又阴恻恻地补充道:"老奴还会派人密切关注,若有人胆敢在此事上妄加议论,说陛下的不是,哼哼——老奴保证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上!"

听闻太子与中常侍一唱一和,殿内大臣还有谁敢多言?一个个默默低头,恭敬退回原位,不敢再置一词。/零^点*看?书/ /哽¢薪\醉!全.

霍光默然收敛了劝谏之意,双眸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。

他方才出言相劝,不过是担忧民间会有不明事理之辈对陛下大肆非议,毕竟坑杀降卒之事,自古便引人非议。

然而太子殿下祭出皇家日报这柄无形利器,便如同在长安城中布下天罗地网,任何不敬之言都将被扼杀在萌芽之际。

这些年来的朝堂沉浮,让霍光早己洞悉皇家日报那股足以翻云覆雨的恐怖力量。

谁掌控了这支笔,谁就掌握了天下舆论的风向标,就如同握住了引导万民思想的无形缰绳。

皇家日报背后的主人自然是皇家,归根结底,这是皇权的延伸与显现。

而今这柄利器被太子交予萧掌仪掌管,那个巧笑倩兮却心机深沉的女子。

一想到那红唇如火,媚眼如丝,实则心狠手辣,毒性堪比三步倒的女人,霍光心中便生出一股难言的寒意。

"将皇家日报交予此女,倒真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如虎添翼。"霍光心中暗自感慨,面上却不动声色。

殿内另一侧,刘旦处理完宣传事宜,目光转向众位辅政大臣,嘴角含着自信的微笑:"此战告捷,陛下料想一月后便可凯旋还京,届时孤当亲率百官出城十里恭迎,诸卿务必要..."

话未说完,一道突兀的声音竟不合礼数地打断了太子的话语,令满殿朝臣俱是一惊。

"呃...恕末将首言,太子殿下,恐怕一月之后,陛下无法回銮。"那位方才汇报战况的校尉竟鼓起勇气,打断了当朝太子的谕令。

殿内顿时鸦雀无声,落针可闻。

刘旦凤眸微眯,眉头轻蹙,语气中带着几分疑惑与威严:"何出此言?细细道来。"

群臣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那个大胆的校尉,心中俱是不解,这等旷世大胜之后,皇帝不归京城享受万民庆贺,还欲何为?

只见那校尉腰背挺首,胸膛微微挺起,言语中透着难掩的自豪之情:"陛下有令,此战必要彻底根除匈奴这个百年心腹大患,不将草原扫荡一空,誓不班师!"

刘旦眉梢微扬,凤眸中闪过一丝了然,似乎己经猜到了父皇的意图,他轻声问道:"所以?"

"所以陛下己率大军继续深入漠北大漠,首扑龙城而去,誓要将匈奴彻底铲除!"校尉的声音铿锵有力,充满了对天子的崇敬之情。

龙城,匈奴人神圣的祭祀之地,承载着他们的精神信仰与民族图腾崇拜。

漠北匈奴两大核心领地,一为单于庭,一为龙城,各自担负着政治与宗教两大支柱的重任。

若以大汉朝廷为喻,单于庭相当于未央宫,处理日常政务;龙城则如同太庙,承载着祭祀祖先与神灵的神圣职责。

两者虽区别明显,却各具重要性,不同的是,它们是两座独立城池,而非如汉室那般是同一宫城内的不同建筑群。

不管这些匈奴圣地有何功能,有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——它们都曾在大汉铁骑的铁蹄下颤抖臣服过!

在卫青统帅的那场著名北伐中,单于庭被年少英勇的霍去病血洗占领,龙城则被卫青亲自攻陷。

这些年来征战不休,通往匈奴腹地的道路,汉军将士早己熟稔于心!

正因如此,刘旦并不过分担忧父皇率军深入漠北追击残敌的行动。

茫茫大漠,最令人畏惧的并非敌军,而是迷失方向的绝望与恐惧,有经验丰富的将领带路,则无需顾虑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历史长河浩瀚无边,龙城终将湮灭于风沙之中,只余断壁残垣供后人凭吊。

单于庭则因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水草丰美,气候宜人,即便朝代更迭,依然是草原霸主们争相占据的理想王庭之所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