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42看书网 > 东北山村奇闻录 > 第1章 阴兵借道

第1章 阴兵借道

靠山屯的夏夜向来安静得能听见松针落地的声音,可这一晚却不同。.零*点′看?书` `首/发~乌云像浸透了墨汁的棉絮,沉甸甸地压在山头上。我正伏在炕桌上赶稿子,窗外的闪电突然把整个屋子照得雪亮,紧接着一声炸雷仿佛就在屋顶上炸开,震得窗棂嗡嗡作响。

"这雷打得邪性啊。"我嘟囔着,刚想继续写,忽然听见一种奇怪的声音从远处传来——哒哒哒,哒哒哒,整齐划一,像是无数马蹄踏在石板路上的声响。

我放下钢笔,竖起耳朵。那声音越来越近,竟盖过了暴雨的喧嚣。不对啊,靠山屯总共就三匹马,还都是老李头家拉车的老马,这深更半夜的,谁会在外面骑马?

又是一道闪电,我鬼使神差地凑到窗前。雨幕中,隐约可见一队黑影从村口经过,排着整齐的队伍,马蹄声正是从那里传来的。我揉了揉眼睛,想看清楚些,可闪电过后,黑暗重新吞噬了一切,只剩下那诡异的马蹄声在雨中回荡。

第二天一早,村里炸开了锅。

"老赵家房后的泥地里全是马蹄印!"

"我家菜园子也是,把刚种的茄子苗都踩烂了!"

"昨晚上那动静,我还当是地震了呢!"

我跟着人群来到村口,只见泥泞的土路上,密密麻麻布满了马蹄印,每一个都清晰得像是刚踩上去的。奇怪的是,这些马蹄印从村口一首延伸到后山,却没有一个返回的脚印。

"三爷来了!"有人喊了一声。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,赵三爷拄着拐杖慢悠悠地走过来。他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,据说年轻时还参加过抗联。

赵三爷蹲下身,用布满老茧的手摸了摸那些马蹄印,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。他抬头看了看后山的方向,叹了口气:"是阴兵借道啊。*欣/捖¢ \ ?榊/戦+ \已^发?布\最+新?蟑+結-"

"啥是阴兵借道?"我好奇地问。

赵三爷站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泥土:"八十年前,也是这么一个雷雨夜,一队抗联骑兵从咱们村经过..."

八十年前的靠山屯比现在还要偏僻。那年冬天,日本鬼子进山扫荡,抗联的一个骑兵连奉命掩护村民转移。连长姓杨,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,带着三十多名战士在村后的鹰嘴崖设伏。

"那天雪下得老大,"赵三爷眯起眼睛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,"杨连长他们用松树枝做了伪装,趴在雪地里整整一天一夜。鬼子来了,他们突然开火,打得鬼子人仰马翻。"

战斗持续了大半天,抗联战士弹药耗尽,就用马刀和鬼子肉搏。最后全连三十七人全部牺牲,但为村民争取了宝贵的转移时间。

"最邪门的是,"赵三爷压低声音,"第二天村民回来收尸,发现那些战士的尸体都保持着战斗姿势,有的还紧紧抱着鬼子的脖子。更怪的是,他们的战马全都不见了,雪地上只有马蹄印,一首延伸到深山里去。"

赵三爷说,从那以后,每逢雷雨夜,村里就会听见马蹄声。老人们说,那是牺牲的抗联战士还在巡山,保护着这一方水土。

"所以昨晚那是..."我咽了口唾沫。

"是杨连长他们回来了。"赵三爷点点头,"阴兵借道,活人得避让。这几天谁也别上山,冲撞了英魂,要遭报应的。"

人群中有个膀大腰圆的汉子嗤笑一声:"三爷,这都啥年代了,还讲这些迷信。"是刘大膀子,村里有名的刺头,仗着在城里有个当官的亲戚,在村里横行霸道。`幻.想!姬′ ?最-歆~漳^结\哽+鑫¢快!

"刘大膀子,你别不信邪。"赵三爷沉下脸,"我活这么大岁数,见过的事多了。那年王老五不信这个邪,非要在阴兵借道后上山打猎,结果..."

"结果咋的?"刘大膀子挑衅地问。

"结果再也没回来。"赵三爷冷冷地说,"七天后在鹰嘴崖下找到了他的尸体,浑身没一块好肉,像是被什么东西撕咬过,可那大冬天的,山里连只狼都没有。"

刘大膀子脸色变了变,但很快又恢复了那副不屑的表情:"哼,吓唬谁呢!"说完转身走了,边走边嘀咕:"抗联当年肯定带着黄金...说不定就藏在山里..."

我注意到刘大膀子走的时候,眼睛一首盯着后山的方向,眼神里闪烁着贪婪的光。

接下来的两天,村里人心惶惶。不少人家在门口撒了糯米,挂上了红布条——这是东北农村驱邪的老法子。我作为外来者,本该保持客观,可那晚亲眼所见的神秘骑兵和赵三爷讲述的故事,让我心里也首打鼓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